藍天白云高樓綠樹,明凈寬敞的道路,花園式的廠區,沒有滾滾的濃煙,也沒有機器的轟鳴,更看不到排放的污水。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了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工業園區的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興鑄管”),目前,新興鑄管每年有約5萬公里的鑄管鋪設于世界各地,超過30%的產品出口到世界120個**和地區,國內市場占有率居**領先優勢,被譽為“全球球墨鑄管領跑企業”。每年鋪設于世界各地的新興鑄管,可以繞赤道一圈多。
就是這樣一家“專業過硬”的
聲測管央企,堅信“環保就是生產力”,遵循“打造綠色現場、構建綠色磁場、培育綠色市場”的環保理念,在打造綠色環保新型聲測管企業、構建綠色生態文明工廠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下腳步,體現了在綠色發展中,國企的社會責任和央企的歷史使命。
2018:投資8.5億元 完成69項環境治理任務
事實上,新興鑄管踐行綠色發展早在“十二五”時期就已開始,其間環保資金投入2億多元,實現了燒結機、煙氣脫硫全覆蓋,年減排二氧化硫6000噸,同時對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分別完成了58項除塵環保設備改造,實現了超低排放。
2015~2018年,新興鑄管累計投入環保資金15.8億元,對224個環節進行提升改造,在已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將排放量進一步削減50%。僅2018年,新興鑄管環境治理技改投資就達8.5億元,全面完成共計69項環境治理任務。其中,燒結機脫硫脫硝深度治理等六大環保項目處于行業先進水平,率先在行業內實現了超低排放。
其中,投資#大的項目當屬燒結機脫硫脫硝深度治理,投資4億元一次性建設兩套活性焦脫硫脫硝一體化工程。據了解,經該項目處理后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低于10mg/m3、35mg/m3、100mg/m3,滿足超低排放要求,其中二氧化硫被轉化成硫酸,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氮氧化物被轉化為水和氮氣,不產生二次污染,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800噸、氮氧化物2400噸。同時,該項目可去除氟化物、鉛及化合物、二噁英等有害物質。“該項目投入運行后,標志著新興鑄管已經成為國內#先實現燒結機全部達到超低排放的聲測管企業。”新興鑄管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2018年,伴隨著投資5000萬元的轉爐一次除塵投入使用,新興鑄管綠色冶煉也再上新高度。上述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投入使用后,顆粒物達到10mg/m3以下,每年可減少顆粒物排放量50噸,提前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同時,每年還可節約新水消耗28萬立方米。”
“轉爐干法除塵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先進、裝備#復雜、自動化程度#高的轉爐煙氣處理工藝。”上述負責人表示,與傳統的轉爐濕法除塵系統相比,具有煙氣含塵量低、風機壽命長、節水節電、回收煤氣量大、粉塵利用率高、煤氣質量高、避免二次污染等優點。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該系統在實現煤氣回收后,可使轉爐實現負能煉鋼,除塵干灰富含多種金屬元素,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而無需再處理,不僅能夠給企業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對保護環境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8年,投資1100萬元的軋鋼精軋機超低排放改造投入使用,標志著新興鑄管成為武安地區率先完成棒線材軋線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的企業。據了解,該項目投入使用后,顆粒物濃度達到10mg/m3以下,車間內無組織顆粒物達到了2mg/m3,率先在棒材生產上實現了超低排放。
2000年之初,新興鑄管自主設計、研發了國內#條回轉窯-鏈篦機球團生產線。2018年,該生產線的顆粒物、二氧化硫通過環保設施提標改造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和“消白”要求,但氮氧化物仍居高不下。新興鑄管的技術人員通過分析氣體源頭,采取新的治理方案,建立了低氮燃燒智能化控制系統,該系統投資小、運行穩定,項目實施后將NOx的排放濃度保持在≤50mg/m3,達到了超低排放指標,該系統創新性的投用,為球團工序的廢氣控制打造了行業典范。
9月底,總投資600萬元的又一環保重點項目——焦化酚氰廢水深度處理順利完工。“該項目在原生化處理系統上增加臭氧與生物濾池,處理后的廢水可全部回用,替代新水,率先在焦化行業實現了廢水深度治理和零外排。”該負責人表示。
環保智能管控中心實時監測無組織排放源
除了這六大處于行業先進水平的環保項目外,2018年,新興鑄管還投資5000萬元率先在國內建設完成了環保智能管控中心,解決聲測管企業污染源排放節點多、無組織排放難檢測等問題。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環保智能管控中心的組成,采用#先進的納膜抑塵技術、高效干霧抑塵技術、BASV綜合抑塵技術控制源頭產塵,加上完善的末端治理技術,根據工藝互相聯動,互為協同,形成污染源治理的網絡。”
通過智能監控建立大氣粉塵監測體系,可實時、精準地對工業源無組織排放進行網格化、高分辨率綜合監控。環保智能管控中心分別在廠界、道路、料棚、皮帶通廊等無組織排放點布置335個PM2.5和PM10的網格監測探頭,48個VOCs監測探頭,20個鷹眼探頭,形成立體化網絡監控;對有組織排放的27個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和43套環保治理設施進行分表計電,全面監控治理設施運行狀況,實現智能管控。
項目完成后可通過云平臺匯聚實時監測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及模型擬合,準確、快速地獲得粉塵污染的來源、空間分布及其演變趨勢,由中控主工作站整體調配每個子系統的工作,能夠及時、高效地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時,為管理部門進行源頭控制、污染物傳輸通道分析、追責執法、多維取證以及環保綜合治理績效,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耗水大戶”的自覺治水行動
聲測管生產是水與火的交融,每道生產工序幾乎都需要用到水。對于“耗水大戶”新興鑄管來講,治理水環境污染是頭等大事。近年來,新興鑄管通過“有效治水、科學管水、節約用水”,設備升級攻堅與污水治理并肩前行,投資2500萬元實施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投資1000萬元完成焦化VOCS治理項目和酚氰污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等項目,確保了水資源的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
新興鑄管能源環保部能源處副處長郭智淵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十一五”時期開始,公司就積極推進各項節水項目的實施、開發中水用戶,積極推進工藝廢水就近循環利用項目的實施,按照“源頭消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總原則,開展全公司、全范圍的節水治水工作,取得了日均中水回用7500噸以上、水重復利用率96.48%、年節約新水消耗140萬噸的成績,大幅提高了水資源的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
在“十二五”期間,先后完成5000立反滲透水送至軟水站替代新水使用、軟水站濃鹽水回收利用、廠內防洪溝污水回收利用、煉鋼鑄鐵機使用中水等15項大、小節水項目改造,年節約新水消耗66萬噸,日均中水回用8500噸以上、水重復利用率98.68%,實現了工業廢水零外排,節水治水雙豐收。
2018年9月30日,焦化廢水深度治理項目投入使用,也讓新興鑄管率先在焦化行業實現了廢水深度治理和零外排。
同時,新興鑄管污水處理“在線監控”系列措施的實施,推動了“碧水工程”向縱深發展。項目建成后,噸鋼耗生產新水降至2.04噸以下,不僅完成了從耗水大戶到節水先鋒的角色轉變,還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和污水處理在線監控。
老工業區煥發勃勃生機
作為中國冶金鑄造行業“領頭羊”,新興鑄管始終秉承“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綠色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的理念,因地制宜種樹植綠,使這個近50年廠齡的老工業區煥發出勃勃生機。2018年3月8日,武安工業區正式拉開大綠化的序幕。從綠地摸底、勘察設計、挖坑培土到綠化種植、綠地養護等,每一項工作均設專人負責。經過60多天的艱苦努力,9項重點綠化項目、32項協助綠化項目及9項調整補栽完善項目按期完工。據統計,廠區綠化工程清渣換土約4萬立方米,砌花池200立方米,種植綠化喬木約3萬棵、花灌木約38萬棵、草坪18000平方米。在廠區主干道、次干道、廠房之間、管廊支架區域,紅花綠葉仿佛一夜之間都冒了出來,成了花的世界、綠的海洋。
46年的奮斗史,這里凝聚著中國制造的智慧和力量;46年后的今天,新興鑄管成為全球球墨鑄管行業的領跑者、標準制定者。近年來,新興鑄管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開發出一批國際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裝備和新產品。
截至2017年,新興鑄管擁有#1319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3個,主持制定**和行業標準5個,參與制定**和行業標準6個,修訂行業標準3項,并擁有1家***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7個***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