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發布消息稱,開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操作對象為符合相關條件并提出申請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操作金額根據有關金融機構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增量并結合其需求確定為2674億元。操作期限為一年,到期可根據金融機構需求續做兩次,實際使用期限可達到3年。操作利率為3.15%,比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優惠15個基點。
這是自央行創設TMLF工具以來第二次開展此操作。今年1月底,央行開展**TMLF操作,規模為2575億元。昨日投放規模較**稍有增加,考慮到昨日有1600億元7天逆回購到期,當天實現流動性凈投放1074億元。
市場普遍認為,央行此番用中長期的TMLF操作超量投放“置換”到期的逆回購,既是向市場傳遞要繼續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取向,也是通過強化中長期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導資金繼續加大對小微、民企貸款的支持力度。
央行4月23日晚間剛針對降準謠言予以澄清后,第二天一早就二度開展TMLF操作,選擇在4月底而非中旬開展TMLF操作還是略超市場預期。由于上周有MLF大規模到期、集中繳稅等“抽離”流動性因素影響,資金面稍顯緊張,彼時市場有預期央行會開展TMLF操作,但實際情況是,在4月17日有3665億MLF到期當天,央行并未開展TMLF,而是選擇“1600億元逆回購+2000億元MLF”操作的方式予以縮量對沖。
相反,在平穩度過了資金面#緊張的一周后,央行卻二度開展TMLF操作,其背后又有何用意?一大行資金交易員對證券時報表示,雖然本周資金面不如上周緊張,但受月末因素影響,23日貨幣市場資金面還是稍微有些緊,市場上拆借跨月資金的需求比較多。所以選擇在本周開展TMLF操作,也有出于平滑市場資金面波動的考慮。
更為重要的是,從TMLF的特性看,其定向性、結構性的特點更突出,也體現出央行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解決聲測管廠家融資結構難題的目的。TMLF投放的對象是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這些銀行通常都是企業部門信貸投放的銀行主力。
相比于MLF,TMLF有三個明顯特點:一是操作金額依據銀行符合宏觀審慎要求、資本較為充足、資產質量健康、獲得央行資金后具備進一步增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的潛力條件。也就是說,銀行想獲得TMLF資金,央行很看重其在小微、民企信貸投放方面的作為。二是期限長,1~3年不等,MLF都是一年期以內。三是利率低,比MLF優惠15個基點,這也被外界看作是“定向降息”。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證券時報表示,當前聲測管廠家融資難聲測管廠家融資貴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而結構性的問題需要用結構性的工具來解決。總量工具不容易控制資金的流向,TMLF這種具有激勵相容機制的結構性工具可以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將金聲測管廠家融資源直接輸送至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如小微企業。
“本周初是進行TMLF操作的良好窗口,此時間段投放TMLF資金可以平抑貨幣市場利率的周期性波動。相較于公開市場逆回購和MLF而言,TMLF可以向銀行體系注入更長期限的流動性,有助于破解信貸投放的流動性約束。”張旭稱。
華泰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繼強也認為,當前政策重心仍在降低民營、小微企業的風險溢價,在此過程中TMLF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前央行例會和政治局會議的表述表明,貨幣政策正在由“救急”向“中性”轉變,同時更加注重結構性調節和傳導機制的疏通。昨日加量投放TMLF,在平滑信貸、社融增長的同時,注重加強流動性的結構性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