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測管異步軋制技術是以軋輥表面線速度不等為主要特點的一種新型軋制方法。在軋制過程中,有意識地使兩個工作軋輥具有不同的表面線速度,利用適當的線速度差來改變聲測管沿軋輥表面的滑動方向即摩擦力的方向,從而改變變形區中的應力狀態,達到降低軋制壓力、改善變形條件、提高軋制精度的目。
和同步軋制相比,由于兩個工作輥的線速度不等,軋制時變形區聲測管質點的流動規律、應力狀態和能量的傳遞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但兩者變形區的幾何形狀不變。在異步軋制時,慢速輥側的中性點向變形區入口側移動,快速輥側中性點向變形區出口側移動,導致軋件與兩個工作輥接觸區的中性點不對稱,這樣,自然就在上下兩個中性點之間形成“搓軋區”。同步軋制時,變形區是由后滑區和前滑區組成。異步軋制時,變形區就由后滑區、搓軋區和前滑區組成,也稱為不完全異步軋制。當慢速輥中性點移至入口處、快速輥側中性點移至出口處時,使整個接觸變形區只有搓軋區組成,這種狀態稱為全異步軋制,在實際生產中,中性點受到工作輥摩擦力等條件限制,移到出、入口處的條件要求苛刻,所以在實際生產中全異步軋制很少出現。
從國內外的應用來看,異步軋制的適用范圍很廣,可以用于鋁、鎂等有色聲測管的冷軋板帶的生產;可以用于復合薄板的生產,而且其產品具有復合強度高,表面光潔等很多優點;同時也可以用于極料的彎曲加工或進行大曲率半徑彎板的生產以及環件的生產等很多領域。
我國對異步軋制技術的研究,起步于六十年代初,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這其中以鞍鋼湯富麟工程師設計制造的五輥式單機架異步軋機為標志,1974年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吳隆華等人對((JI-B)軋法進行了研究,并將之應用于板材平整。七十年代末,東北大學異步軋制研究組在朱泉教授的帶領下,針對拉直式異步軋制過程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解決了異步軋制中的震動和板形等問題,并在實驗室使用。90mm/200mmx200mm四輥異步軋機軋出0.0035mm的紫銅箔和0.005的鋼箔,為異步軋制技術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可以預見,作為一種具有獨特特點的聲測管壓力加工技術,異步軋制會隨著加工技術的逐漸發展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