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國際上**實現水平距離13公里的自由空間雙向量子糾纏分發■2010年,在國際上**實現基于量子糾纏分發的16公里量子態隱形傳輸■2012年,實現**百公里的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上天,**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整整10個月之后,**實現上千公里量子糾纏“墨子號”遨游太空,牽手“京滬干線”開啟洲際量子通信新時代;國儀量子發布國內首臺“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本源量子推出**國產量子控制系統——本源量子測控一體機;國盾量子成功登上科創板受理名單……在,一項項量子前沿成果正在加速轉化,一個個生機勃勃的企業拔節壯大。未來,依托量子信息**實驗室建設,這里將打造成我國乃至全球量子技術的創新高地。孕育諸多量子科研核心科技成長壯大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探究奧秘,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也投身其中。早在20多年前,中國科大就開始了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研究。中國科大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在2003年就提出利用衛星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的方案,并和他的團隊開始了量子通信的研究。2005年,在國際上**實現水平距離13公里的自由空間雙向量子糾纏分發;2010年,在國際上**實現基于量子糾纏分發的16公里量子態隱形傳輸;2012年,實現**百公里的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充分驗證了利用衛星實現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在潘建偉的帶領下,一項項重要成果相繼問世。#震撼的是,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上天,**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整整10個月之后,**實現上千公里量子糾纏。從百公里到千公里的飛躍,“墨子號”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在世界上贏得一片贊譽。潘建偉院士團隊的成果,連續兩年被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點贊”,“墨子號”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帶來了#新消息——“墨子號”已能滿足初步安全通信需求。他說:“過去兩年來,研究人員將星地之間密鑰的成碼量提高約40倍,即每秒傳送約40萬個密鑰,可以滿足部分應用部門的安全通信需求,今后,將進一步推動量子技術產業化。”其實,在中國科大,有一個量子夢之隊,被譽為量子“GDP”,除了潘建偉院士,還包括郭光燦院士、杜江峰院士。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和部分領跑的歷史性轉變。以“創新”為底色和優勢的,孕育了中國量子科研的卓越團隊和諸多核心科技,承載著光榮和夢想,蓄勢遠航。轉化新興量子產業集群在形成科技成果真正實現價值,#終要離開實驗室,走向產業化。3月27日,上交所公布科創板第二批獲受理企業名單,全國8家企業榜上有名,國盾量子赫然在列。作為“量子通信#股”、國內量子領域**獨角獸公司,國盾量子脫胎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全球首條城際量子通信干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撐。目前,我國已建成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總長(光纜皮長)7000余公里,其中,超過6000公里使用國盾量子提供的產品且處于在線運行狀態,國盾量子是中國#大的量子通信設備制造商和量子信息系統服務提供商。不難看出,除了量子創新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籌)在量子領域的基礎研究,“量子產業”已在蓬勃發展。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中創為量子……在高新區橫貫東西向的云飛路沿線,密集布局著一批量子領域骨干企業,這條道路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量子大道”。作為綜合性**科學中心的核心區,在高新區,隨著量子通信等****的科技成果轉化,一個新興的量子產業集群正在這里形成。數據顯示,目前,高新區擁有主營量子技術企業5家,量子關聯企業20余家,直接從事量子領域的科研人員達600人,近3年累計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達151篇,雄踞全球首位。另外,市量子信息產業相關#占全國12.1%,排名僅次于,位居全國第二。引領將打造全球量子技術創新高地小小量子,潛力無限。聚焦量子科技前沿,已擁有微尺度物質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等多個重點科研平臺。毋庸置疑,當前,在量子信息領域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和優勢,但也正受到歐美一些發達**的強烈沖擊,必須在**層面、**范圍內建立***協同創新平臺。“量子信息科學已經進入到深化和快速發展階段,特別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各項關鍵技術的攻關,需要在**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性布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潘建偉建議,應盡快實質性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的建設,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項目。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正是我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在高新區望江路旁,從空中俯瞰,一棟H形的大樓正在緊張地施工,這里就是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的探索機構——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主大樓,該研究院正按照**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和運營模式建設。我國量子信息技術起步相對較晚,但在量子通信等領域已成功實現“彎道超車”。未來,依托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建設,圍繞“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等重大項目,將打造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量子技術的創新高地;圍繞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一批企業,培育出若干量子領域龍頭企業,引導更多量子技術科研成果進行轉化,高新區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量子信息產業化基地。(記者 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