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3月30日電 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29日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省將免費對有需求的小學階段在校學生開展校內課后服務。服務時間一般為周一至周五(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除外)中午飯后至下午上學前、下午放學后至18:00前兩個時段,具體服務時間由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規定。《意見》明確,課后服務對象為小學階段家長不能按時接送的在校學生,優先保障雙職工家庭子女、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等亟需服務群體。學生是否參加校內課后服務,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學校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長意見,并簽訂自愿服務協議書,同時公開服務時間、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保障措施等,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意見》要求,各學校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圍繞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開拓視野、增強實踐,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內課后服務,防止將校內課后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服務人員以學校在職教職工為主,鼓勵教職工發揮愛好特長、跨學科指導學生。同時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并廣泛動員學生家長、社區志愿者、高校**學生、退休教師等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提升校內課后服務能力。《意見》明確,課后服務所需經費全部由財政負擔,不再向學生家長收取費用。同時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意見的通知》規定,各市、縣(市、區)在核定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按照不高于當地績效工資指導線的1.1倍核定學校績效工資總量,增加部分用于課后服務學校教職工的補助,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省財政將視各地校內課后服務開展情況,統籌義務教育補助經費予以獎補。《意見》要求,各地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市級統籌指導,落實縣級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責、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機制。各市、縣(市、區)要成立由政府牽頭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開展校內課后服務的各項工作,明確部門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各學校要把學生安全管理放在做好校內課后服務的首位,建立完善校內課后服務的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學生人身安全。各市、縣(市、區)要全面落實中小學校方責任保險,學校要積極引導家長自愿為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投保意外傷害險。《意見》強調,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監管,堅決禁止、嚴肅查處違規補課和借校內課后服務之名違規亂收費等行為。要把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納入學校考評體系,定期對學校開展監督檢查。學校主要負責人是校內課后服務的#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