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3月20日電 “噸鋼耗新水從2017年12月的3.1噸下降到2018年12月的2.1噸,年直接節約用水600.5萬噸,繳納水資源稅同比減少779.67萬元。”曾經的耗水大戶,宣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科科長李海軍對去年交出的節水賬單很是滿意。作為全國#個實施水資源稅改革的試點省,省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水資源稅改革后,綠色稅收杠桿作用持續發力,對于抑制全省地下水超采、引導節約用水,起到了日益明顯的調節作用。到2017年底,全省工業地下水用水量減少9.13億立方米,下降41%,相對節約用水5.15億立方米;至2018年底,全省關停城區自備井5416眼,規范了4.2億立方米的取水行為,全省1.73萬戶水資源稅納稅人累計申報水資源稅40.71億元。鋼鐵企業是高耗水行業之一,是鋼鐵企業集中的大省,水資源稅改革讓鋼鐵企業切實把節水降耗、挖潛增效作為一項重點攻關項目提上日程,企業節水意識大大增強。“水資源稅改革開展以來,有效抑制了我省不合理用水需求,2017年、2018年全省非農用水量同比均呈下降趨勢。由于改革后,地下水的稅負遠遠高于地表水的稅負,同時調高了高耗水企業和特種行業的稅額標準,倒逼企業采取節水措施,政策導向作用明顯。在減少水資源消耗的同時,也減輕了企業稅收負擔。”省稅務局資源和環境稅處處長葛亞萍說。燕山鋼鐵有限公司財務部長田連美算了一筆賬。“水資源稅改革,大大提升了公司主動節水意識,逼迫企業積極改進工藝,提高用水效率。2018年,企業已累計投資5000余萬元用于各分廠水質改善、二次水循環利用及污水零排放等工程,全年一次水用量2236.88萬噸,比2017年降低了680.95萬噸。2018年繳納水資源稅3099.63萬元,較2017年同比減少27.06%。”除了鋼鐵企業,熱電企業也是用水大戶。水資源稅改革也有力促進了熱電企業的水資源綜合利用,降低了用水消耗,減少了稅收負擔。華電熱電有限公司全面開展管理性節水、結構性節水、工程性節水,收到了良好效果。2018年公司全年用水量935萬噸,比2017年下降了282萬噸;2018年繳納水資源稅3530萬元,比2017年減少了1028萬元。作為紡織之鄉,印染企業是高陽縣的用水大戶。水資源費改稅促進了當地相關企業加快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三利毛紡有限公司改革前月均用水量34萬噸。水資源稅改革后,該企業積極與縣污水處理廠合作,將凈化再生水循環用于工業生產,平均每月節水4萬多噸,降低生產成本8萬余元。2018年,該企業申報水資源稅736.6萬元,同比減少80萬元,取用水312.68萬立方米,同比減少38.08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