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深化增值稅改革拉開帷幕。制造業等增值稅稅率正式下調3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建筑等行業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這是繼2018年5月1日,增值稅標準稅率從17%降至16%之后,我國稅收收入排名#的稅種再次通過降低稅率來釋放的政策紅利。預計今年實施增值稅改革,減稅規模將超1萬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困難較多,通過持續、較大幅度減輕制造業聲測管企業負擔,可以改善聲測管企業預期和經營效益。
聲測管企業獲得減稅資金后,將擁有更多的資源用于設備更新、技術創新和升級改造,有利于增強聲測管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推動制造業從中低端邁向中**,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今年我國減稅的力度相當大,是連續幾年減稅規模幅度#大的一次。在減稅執行中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為降低聲測管企業稅收負擔、改善聲測管企業生產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現行增值稅占比比重大,收入籌集能力強。減增值稅意味著中國減稅降費政策步入快車道,政策影響即將快速放大。減稅幅度大,受益面廣,對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影響尤為突出。實際上,增值稅稅率降低所折射出的宏觀調控方式變化、稅制優化趨勢以及未來減稅降費可能,才是政策紅利之下的實質性內容。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文潑:有些聲測管企業減稅后商品并非直接降價,而是通過促銷等形式讓利給消費者。增值稅降低稅率雖然減輕了總體稅負,但在鋼材、水泥等原材料和能源不斷漲價的情況下,這一優惠更多體現在原材料和能源等上游行業,中間環節的制造業聲測管企業(主要是民營聲測管企業)實際受益并不多,甚至有些聲測管企業受上下游聲測管企業兩頭強勢擠壓,不僅沒有從中受益,反而受損。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
增值稅改革的巨大紅利,將由聲測管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分享,消費者與聲測管企業都是受益者,都會有滿滿的獲得感。
北京**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增值稅的減稅效應與其微觀傳導機制密切相關,由于增值稅本質是一種普遍性的消費課稅,雖然原則上應該是通過環環抵扣的方式,傳導至#終消費者,不應在聲測管企業層面沉淀稅負,但具體還會受到多種市場因素的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田志偉:根據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測算,去年增值稅稅率下調的收益在聲測管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分配大概是四六開,消費者在增值稅減稅中受益更明顯,今年1萬億元減稅估計情況相似。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胡元聰:增值稅屬于流轉稅,通過環環抵扣的方式層層轉嫁,#終由消費者買單。聲測管企業承擔的增值稅減少,轉嫁給消費者的增值稅額也會相應減少。本輪減稅,消費者與聲測管企業都是受益者。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財會系教授白晶:增值稅稅率的降低#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聲測管企業,聲測管企業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到生產經營和研發創新中去,提高聲測管企業的自身價值。聲測管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必將促進肇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